中国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漂亮(如何科学地解释神话 - 夸父追日)

作者:访客 时间:2023年09月25日 14:21:32 阅读数:2人阅读

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夸父逐日记载于《山海经》。《海外北经》云:“夸父与日逐走,入日。渴,欲得饮,饮于河渭,河渭不足,北饮大泽。未至,道渴而死。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”

夸父是传说中的一名部落首领,他身材高大,威武非常,受到部落人民的爱戴。当时气候十分反常,天气炎热,河流干枯,很多庄稼都干死了,为了拯救部落,夸父决定去找太阳商量一下。


中国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漂亮(如何科学地解释神话 - 夸父追日)

夸父追日


夸父追随着太阳的脚步,但是太阳根本不听他的呼唤,仍旧每天东升西落。但是夸父仍旧没有放弃,而是一天天重复着这个动作。


中国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漂亮(如何科学地解释神话 - 夸父追日)


长时间不眠不休地追逐,夸父体力不支,他感到非常口渴,先后把黄河和渭水的水都喝光了。但是还是没能满足,于是夸父改变方向,向北去找北方的大泽,但是还没有到大泽,就渴死在半路上。临死之前,夸父将他的手杖扔向前方,手杖落地之处化为一片桃林。


中国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漂亮(如何科学地解释神话 - 夸父追日)

夸父追日


这则神话给我们展示了夸父的英勇和恒心,但是追日这件事也让夸父受到了很多的诟病,认为这是自不量力的表现。那么夸父为什么一定要追赶太阳呢,神话中的理由似乎并不能令人信服。


对于这则神话,它究竟是属于自然神话还是人文神话颇有争议,而对于这则神话到底是在讲述一个什么故事,历来众说纷纭,比较出名的有“迁移说”和“历法说”。


“迁移说”认为,此时的夸父指代的并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把英雄的名字作为部落的名字的人。原始社会曾经爆发过很严重的旱灾,现有的水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生活,于是部落乃至部落联盟之间就为了水源进行了一场战争。战争结束后,夸父的部落战败,于是被迫让出驻地,开始迁徙。这场迁徙可能是被驱逐,或者是逃跑。


原始社会部落还是逐水草而居,因此夸父部落也试图去寻找一些河流附近的平原居住。夸父部落一开始在族中老年人的带领下,来到了黄河和渭水附近。但是以夸父部落现在的地位和能力,他们来到的地方不是黄河或者渭水的主流,而是支流附近。在重大灾情的影响下,这些支流都枯竭了,所以才会有“河渭不足”的情况。


此时夸父部落面临的困境并不止这一重,前方没有目的地,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其他部落的追兵。“弃其杖,化为邓林”中的“杖”,指的便是武器。邓林,就是桃林,而在中国传统的意象中,桃代表着繁殖、生育等。所以将这句话连起来,可能表达的意思就是,丢下了武器,换取了生的机会。


所以“迁移说”的结论就是当时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,部落之间为了抢夺水源发动了战争,夸父部落的族人战败被迫让出驻地进行搬迁。但是黄河、渭水的支流都枯竭了,只能向北去找大泽驻扎。这时候后面的追兵追了上来,夸父部落只能放下武器,换取了生还的机会。


在“历法说”中,夸父可能代表的是一些专门负责制定历法的官员们。远古时期在制定历法时,是通过太阳和月亮两种方式来确定的。而测定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测量物体的影子的长度的变化来确定的。夸父作为制定历法的人员负责测量日影,先去黄河和渭水的地方测量并收集了数据,但是数据不够完善,又想去大泽继续,于路途之中丧命。


中国神话故事手抄报简单漂亮(如何科学地解释神话 - 夸父追日)

夸父追日


神话的流传都经过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,原始社会的真实现象也会在历代经过不断的想象加工,最后才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子。